全部 >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吗?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吗?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吗?为什么?

1051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全部
更新于 2023-06-01 20:11:04
共有1条回答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回答于 2019-05-01 08:16:57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后汉书》中,沮授给袁绍说的话:“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齐桓公)

不过,虽然说最早出自于《后汉书》,但其实,这句话本身说的,就是春秋时期的事情。这里的“天子”,自然指的是周天子。“诸侯”则指的是诸侯国的那些国君。春秋时期,早期争霸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之所以能够争霸,名义上也都是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意思,出现了齐桓公带着诸侯大军,屯兵在楚国边境上的时候。当时,楚成王派使臣前来问齐桓公,你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我们两国相隔遥远,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什么要进入我们的国土?管仲代替齐桓公回答说说,当年召公对我们的先君姜子牙说过,“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就是说,你有权利征讨天下诸侯,让他们一起辅佐周王室。这里的“夹”就是“挟”的意思。不过不是“挟持”,是“护卫”的意思。

管仲接着问了楚成王两件事,让楚成王回答:一是给周王室的贡品,为什么不缴纳?二是周昭王当年南征你们楚国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回来?

管仲这里讲的,其实是周王室和楚国一直以来的恩怨。由于西周建立的时候,楚国所获得的封赏比较小,爵位比较低。这让楚国心里很不痛快。要求提高爵位,但是周天子不同意。大约楚国也就从那时候不愿意上贡,因此,周王室的第四代天子周昭王就带着大军前往讨伐,结果在汉水流域全军覆没。后来,楚国通过往南边开疆拓土,国土面积变得十分庞大。这样,他更加有了骄傲的本钱,乃至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自封为王。

(管仲)

管仲问的,正是这两件事。

楚成王见齐桓公所带的队伍庞大,心里面似乎也有点虚,回答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意思是说,不给周天子上贡品,确实是我的错,我以后改过来就是了。但是周昭王南征全军覆没,却不能怪在我们楚国的头上,应该问一下“水滨”。楚成王的意思是说这是周昭王遇到天灾人祸,在江里遇到大风大浪,全部掉到水里淹死了。

当时齐桓公耀武扬威一阵,让楚国和各诸侯国订立了盟约以后,才带兵回去了。

这也就是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所做的一件事。管仲帮齐桓公把这件事归纳成“尊王攘夷”。当然了,我们知道,齐国的目的,最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周天子的利益,并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周礼”,而是要实现“称霸诸侯”的野心,也就是让齐国当诸侯的老大。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却又不能光靠军事实力,找的理由则是“尊王”,或者说是“夹辅周室”。

除了齐桓公外,后来宋襄公也试图学习齐桓公称霸。但因为宋襄公实力很弱,宋国又是小国,因此几乎没人听他的,他最后也被楚成王打伤致死。由此可见,要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实力是硬保障。

(晋文公)

后来,晋文公再次学习齐桓公的做法,和楚国打了一场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于是晋文公又召开了一次会盟。这一次,晋文公把会议的规格订得非常高。不仅把齐、鲁、宋、蔡、郑等各国诸侯都请来了,而且还把周襄王请来。周襄王在会上,封晋文公为“侯伯”(老大就叫做“伯”,诸侯中的老大就叫做“侯伯”),赐给晋文公黑红两种颜色的弓箭,意思是,他有权征伐诸侯。

在这里,表面上晋文公做的是“替天行道”的事情,但是,熟知周礼的孔子在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地说,诸侯哪有权力召唤天子呢!

由此可见,所谓晋文公把周天子请来,其实是逼迫他来的。周天子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口,是晋文公称霸的一个借口而已。这里的“夹(挟)”,就不是“护卫”的意思,而是“挟持”的意思了。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
全部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