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时期的公元68年。已有一千九百五十年历史。它是汉明帝刘庄,于公元65年时派臣蔡音,秦景二人率人出使经西域各国到古印度取经。他们后耒返国时请回二位印度高僧攝摩腾与竺法兰到东方耒传经佈道。于公元67年回到洛阳,受到汉明帝热情接见,并于次年,即公元68年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建庙。名为白马寺,其白马是纪念此次白马驮经回耒,而寺字,源于明帝让高僧暂住的官驿鸿胪寺取其寺而成,所以,此庙不仅是为印高僧建的佈道居住之处,更是中国最早佛教古刹,而白马寺的寺,也从此沿用于后耒称庙为寺推广开来。它已成洛阳乃至全国的重耍人文风景地,同时也经历了许多精致典故与历史传说。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镇,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处。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素有中华佛教“祖庭”,“释源”之称。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就是公元68年.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第一古刹,有一仠玖佰伍拾年历史.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这个问题其实有歧义,中国有很多白马寺,通常来说这个第一古刹指的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不过,这个白马寺多次毁于战火,也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新中国的七十年代。那么就涉及到三个问题:白马寺的起源、河南洛阳白马寺的起源、河南洛阳白马寺这栋建筑物的起源。
一,白马寺的起源:白马寺为什么叫寺?为何又叫白马寺?为何白马寺这么多?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指的是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白马寺。
白马寺在中国的分布比较广,我的家乡就有一座白马寺,每年寺庙中的菩萨过生日那一天,来寺庙朝拜守岁的人超过十万人。这座寺庙的历史也很悠久,建于东晋时期,十分古老,但是寺庙非常小,小到和乡间的土地庙差不多大,也就几个平方的样子。后来在这座庙的外面建了一座大庙,这座大庙把原来的小庙放在了一个房间里,成了庙中有庙。
白马寺的起源涉及到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东汉明帝的故事。传说,东汉明帝即位后,在一个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色的人,头顶后挂着一轮白光,在他的寝宫飞了一圈,随后升到高空,往西飞走了。
汉明帝很在乎这个梦,第二天便召集一帮大学士过来解梦,但是大学士信的是儒家,是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国策的,对于梦呀鬼呀神呀的,都是“鬼神敬而远之,子不怪语乱神”,没有人愿意说。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傅毅的官员,估计是早就和汉明帝商量好了这一出戏,于是就提出了佛的概念。他说:“天竺国的神仙叫做佛,佛就是金色,后脑勺带光圈的。”
然后,这个傅毅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释迦摩尼的故事,这压根就是在做思想动员,是准备在儒学的世界里,硬是引入佛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道德体系严重制约了皇权的神圣性,例如“五德轮回说”“天人感应说”“民贵君轻说”“华夷之说”。
自商朝开始,古代中国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君主掌控世俗政权的同时,巫师祭祀的神权也被君权打倒,祭祀的权力被君主所掌握,君主成为了天子,掌握了和上天沟通的神权。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这意味着把君权和神权分离,君权处于神权之下。董仲舒自然不讨汉武帝喜欢,最后被贬镝,逐出了朝堂。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儒家思想更够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帝国的大一统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儒家思想独霸以及限制皇权,冲击着祖先崇拜的神性。这个时候,佛教的“众生平等说”“来世轮回说”“灭苦说”就为祖先崇拜提供理论依据,对儒家的等级观、现世观、入世观造成冲击,为祖先崇拜,鬼神祭祀的高度统一性和神性提供了生存空间。
为了将儒家思想扬长避短,避免儒家思想对祖先崇拜、皇帝祭祀的神性造成冲击,引入外来思想就成为了必要。后来,佛学、道学、儒学构成了鼎立的局面,佛教、道教、儒教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思想寄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另一方面说,东汉明帝之时,汉朝失去西域疆土已经半个世纪。西域已经不再是汉武帝扩张而至时的原始宗教,而是成为了万里佛土、僧民之地。汉明帝要归复西域,靠的是武力,要保持的西域稳固的统治,就需要掌控佛教。
于是,汉明帝就派了蔡愔和秦景两名官员去天竺迎取佛法,这两人带了一支使团沿着丝绸之路出发了,将在西域传佛经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名高僧带到了洛阳。
公元67年,两名高僧用白马驮着一尊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穿过西域以及河西走廊,回到了洛阳。第二年,汉明帝让两名高僧在洛阳翻译佛经,同时在洛阳建造了一座佛院,这座佛院就是白马寺。因为把送经书的白马也供养在白马寺,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座佛院命名为白马。因为翻译佛经是官方的使命,带有政府机构的意味,相当于沙门干大学士的活,所以白马佛院又被称为白马寺,成为了像大理寺、鸿胪寺等一样政府机构。
后来各个地区在建立寺庙之时,若是带有官方的性质,都会被称为白马寺。
由此,白马寺的起源时间是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现在是2019年,距今是1951年。
二,河南洛阳白马寺的起源:白马寺是官府,还是庙宇?
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修好了,作为两名高僧翻译佛经的住所。这个白马寺的性质还是相对于东汉王朝的衙门,而不是宗教意义的庙宇。两位高僧在白马寺翻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这本经书影响很多,后来传播至朝鲜、日本、又通过丝绸之路反向影响西域。没有错,就是《韦小宝》电视剧里要找到的八本四十二章经。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很多位西域高僧来到白马寺翻译经文,在公元68年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从这里翻译而出。所以,河南洛阳白马寺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一百五十多年,白马寺还只是东汉王朝的官府,还是承担翻译责任的衙门,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寺庙,庙宇,还不是老百姓烧香朝拜的宗教场所。
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前后,西域进入了混乱时期,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康居王国、乌孙王国都先后土崩瓦解,战火连天。而进入三国末期的中原却在局部统一之下,社会比较稳定。
西域各藩国崩溃后,波斯第二帝国,也就是萨珊王朝崛起,并向东扩张,意在恢复古波斯帝国版图。河中地区一片战火。而波斯帝国信仰的不是佛教,而是拜火教。佛教遭到沉重打击,大批佛教徒以及高僧逃到曹魏的西域长吏府辖地,躲避战乱。一时间,佛教的影响范围,被局限到了中国。
天竺高僧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已灭亡的安息国高僧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由此,白马寺除了承担翻译佛经的责任外,又有了一批出家修行的僧侣,这些修行的僧侣每日吃斋念佛,出门化缘,从白马寺走进了洛阳城普通百姓家。
中原百姓第一次认识到什么叫和尚,什么叫出家人。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这批在白马寺修行的西域僧侣开始招收汉家百姓出家修行,一名叫朱士行的洛阳人依照《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原汉家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
至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德传统被打破了,佛学变成了佛教,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并在中原大量招收信徒。与儒家统御上层不同,佛家成为了普通百姓的精神依托。白马寺也从衙门变成了庙宇,走入市井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烧香礼佛的宗教场所。
由此,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成为宗教场所,而不是衙门,是从公元260年开始的。古刹白马寺起源于公元260年,现在是2019年,距今1759年。
三,河南洛阳白马寺这栋建筑物的起源:多次毁于战火,多次重建。
这个故事就比较长了,因为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处于战乱之时,或者改朝换代之时,寺庙就会被毁,和尚也能被抓壮丁。到了王朝重新建立,国家走向强盛之时,每一个朝代都会重修白马寺。
作为中国佛家的释源之地,河南洛阳白马寺身份地位独特。王朝覆灭,爆发战乱,第一个被毁的寺庙是他。国家统一,王朝强盛,第一个大规模营建的寺庙也是他。白马寺随着国家兴衰,不知几度沉浮。
现在河南洛阳白马寺,是金元明清四朝的被毁重建等残留物的总和。最后一次被毁是在“文革”时期,被一群红卫兵给毁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闻名整个中华文明圈,或者说儒释道文明圈的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要迎接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的参观,白马寺又一次得到重建的机会。
随着新中国的崛起,白马寺多次重修复原,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要说白马寺这栋建筑物的起源,还真说不清楚,规模最大,最鼎盛的白马寺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不过,在安史之乱中被烧成了白地。也不知道汉唐的建筑物残留在不在,地基应该没有被烧才是。
如果这样算,白马寺建筑物的起源,不知道从哪个朝代算起比较好。
用心吐字,用新说文。——素闲新说
谢邀!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为中国第一古刹,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自建成后,饱受战火洗礼,破败修缮,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的传说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日夜,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金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口念“异文”,绕殿庭而飞。
次日朝堂上,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寻问此何意?博士傅毅启奏说:
“听闻西方有神,称为佛,样子就像皇上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后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方,拜求神佛庇佑。并命画工把“梦中佛”的样子画下,交于二人,以便寻找。
次年,准备充分的蔡音、秦景等人告别帝都,踏上寻访神佛之路。
众人一路跌跌撞撞,跨越千山万水,走到大月氏国时,遇到了和画像上一样装扮的人。
经询问得知,来者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随后在高僧处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蔡音、秦景二人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听说是中国国君之邀,二位高僧欣然答应,找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蔡音、秦景一道返国都洛阳。
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险,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到达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和佛像,正是梦中所见,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选址兴建寺院,供高僧译经传教。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就这样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个寺院建成了,二位高僧在此编译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的兴衰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渤海太守袁绍,兵围洛阳,防火烧城,白马寺被烧荡殆尽。百年古刹,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自称皇帝,下旨重修洛阳城,其中就包括白马寺。可惜好景不长,短暂修复的白马寺,又于八王之乱中遭到破坏。
紧接着中原大地发生大动乱,匈奴攻陷洛阳,五胡趁机乱华,侵略中原,洛阳城严重损毁。
“衣冠南渡多崩奔”
接连战火,白马寺虽未再次化为废墟,但亦是断壁残垣。
至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敕修白马寺。五年后,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佛教大兴,白马寺的发展达到空前规模,这是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短短不过六十载,“安史之乱”的爆发,对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安史之乱”以后,白马寺仅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从唐始,宋、元、明、清,凡新朝建立,白马寺必重修。凡一朝之末代,白马寺必遭战乱的破坏。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为迁都洛阳,曾修缮过白马寺。但是中国大地处于战乱兵火之中,白马寺再遭破坏,墙颓殿倾,野草没膝,一片荒凉景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拨专款重修。并于1961年,国务院确定白马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年浩劫”,白马寺惨遭破坏,建筑推倒,佛像被砸,经卷被烧,僧人被强制还俗。
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带来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
1972年,国家对白马寺全面修复,前后持续十年,用款数十万之多。这一次重修,使千年古刹,面貌一新。逐渐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固有的宗教气氛。
现在,白马寺已是首批4A景区之一。
白马寺见证了洛阳城的兴衰,洛阳城的兴衰决定了白马寺的命运。
白马寺的第一次
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建成后的白马寺,在第一个百年间,引来多为高僧入驻译经,有一百九十二部佛经在这里译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为中土戒律之始也;
同年,朱士行依《羯磨法》登戒坛,受戒剃发出家,法号八戒,成了中国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汉族出家人。因此,朱士行是打破儒家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第一人;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为求佛法远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成为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几公里处的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距今1900多年的历史!
这其中最有名的一是大唐王朝时期,有著名的高僧陈玄奘历经十几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印度学习佛法。
其次是上面说到的少林寺,它的创建人也是一位印度高僧叫做跋陀,他在公元464年来到中国,在北魏孝文帝的支持下,在嵩山建了少林寺,他是少林寺的首任住持。
而随后印度高僧达摩也在不久之后来到少林寺,传授大乘佛法。
中国的佛教来自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为华夏民众所接受,它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教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国民众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
洛阳的白马寺自公元69年创建起,到现在为止,已经历时约为1900多年。
它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它的意义相比于其他的寺院显得尤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