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寒门博士自杀事件,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寒门博士自杀事件,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问题补充: 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自杀身亡。杨宝德家境贫寒,成绩优异。这个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要帮博导浇花、打扫办公室、擦车、拎包、挡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杨宝德曾几次尝试自杀,都没有成功。后在圣诞节当晚,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有人觉得他内心脆弱,认为换个导师也许结局不一样;而部分网友则认为这是高校恶心的裙带关系和导师权利过大所导致,你对此怎么看?

1037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全部
更新于 2023-06-01 05:52:32
共有5条回答
端木赐香
回答于 2018-01-22 22:44:06

西安交大博士之死,我一直没吭。

我反对任何自杀,特别是这种轻飘飘的自杀。死得轻如鸿毛。

我一直认为,你的身体与生命不全是你自己的。父母生你养你,哪怕你不反哺他们,你好好的活着,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有什么事值得你以命相负呢?

媒体一直强调,这是个寒门博士。我宁愿这是媒体的煽情,出于宣传的需要。寒什么门,真寒门了,读什么博。本科毕业就中了。

多年前,一个比较牛逼的化学博导就跟我说过,中国的教育,研究生与博士生能有三分之一是真正的做学问就不错了,很多都是为文凭而文凭,甚至有些,除了一直上学,其它啥也不会,才迟迟不愿退出校门走向社会的,说不好听些,还有三分之二,不是读傻了,就是读神经了。甚至读到最后,上学也不会了。因为,学历越高,要求的越是科研能力,中国的本硕博准入门槛,都是靠考试,但是本硕博的准出门槛,本还是靠考试,硕博却是越来越靠科研能力了。科研能力不中,那就是变相吊打自己,不出事才怪呢。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一个聂神贼,我儿子一进大学,他就给我强调,优秀的本科生是不会选择读研的,都是本科毕业就工作的。问题是我儿子本科一点不优秀,他娘是大顽主,结果现在又培养一个小顽主,比他娘读本科时还吊儿郎当,还逃课,还白卷……却一点不英雄。他娘当年还包分配,他现在没人包,遂决定今年本科毕业后去日本溜达一圈,我理解为躲避了——本科毕业,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溜溜了。他溜不出手,只好找个借口到日本躲一圈去。

总之,真寒门的话,读博就是巨大的失策。

强调寒门也就罢了,有些媒体,居然挂上了这样的黑字标幅:《寒门博士之死: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 在导师家擦车》!!!

老实说,我一看这样的标幅就吐了,真是宣传有伎俩呀。这是想挑动什么情绪呢?贫富的对立?官民的对立?师生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高贵的学历与低贱的擦车?贫穷者最高贵,高贵者最低贱?

……

总之,一个破标题,就放了诸多胖大海与发酵剂,什么寒门,什么村里学历最高,什么擦车……学生是白毛女,老师是黄世仁呀?学历低才擦车呀,学历高就得别人擦自己了呀?别说村里学历高了,聂神贼是他们村里出来的大企业家、大博导、大实业家、大教育家、大建筑家、大戏剧家、大诗人、大贼、大胖子、大……大脸……他还不时的培训员工洗马桶哩,洗马桶也罢,洗马桶的水他还现场喝哩。

一句话,明明自己还是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明明自己只看学历,鄙视劳动,却装出打抱不平的架势来,以己之小,去攻劳动之不短。媒体这样搞,有劲么?

整个方向与节奏,都被你们带偏了。

我现在就着你们的节奏往回扳一下:你们叫唤寒门博士叫唤得这么起劲,事主知道不?如果他知道自己是寒门博士,更不应该自杀了。不管遇到什么事,你对不起自己也罢,你对得起你的——寒门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需要你用命来对抗?博士又博到哪儿了?明明是狭士!

茶趣ZC
回答于 2018-01-20 10:44:46

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西安交通大学已经取消了杨宝德导师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但是这是好现象吗?靠社会舆论导向指引的中国高校科研只会让博士生教育越来越水!博士毕不了业就寻死觅活的逼迫导师们,好吗?海外每年退学的博士多的去了,寒门博士们就应该搞特殊吗?

杨宝德事件在网络上发酵

杨宝德自杀事件不是个例

随着杨宝德出身小乡村,寒门苦读的不容易,接着杨宝德女友把杨宝德和导师之间的聊天记录给曝光,杨宝德的自杀事件在网络开始发酵,各类恶评一边倒的袭来,最近几年在中国发生了很多起博士未能毕业以死相逼的事件,就在杨宝德自杀事件前几个月,中国旅美博士唐晓玲因为攻读7年博士未毕业自杀身亡,也许大家觉得杨宝德出生寒门更值得同情,他的导师被描述成地主剥削阶级而更吸引人的眼球。刚刚西安交通大学在社会舆论强大的压力下撤销了杨宝德导师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中国的博导们会被社会舆论所左右吗?

中国注水的博士帽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和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有关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曾经的专科院校纷纷摇身一变成为本科院校,不具备科研平台的高校纷纷申请设立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点,“高大全”成为大量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不少高校在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时,把争博士点数、扩大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作为重要的办学工作。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包括整体引进其他学校的学科团队、大量聘请校外兼职博导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学校往往无暇顾及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主动分析博士生们的学术发展前景。一名导师同时带10多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学生无法接受导师指点进行学术训练的情况,在高校中并不少见。2010年的时候,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和以前博士毕业後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中国培养了全球最多的博士生,高等科研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却少的可怜!

别让舆论左右中国的高等教育

已经注水的博士帽,别再让他被社会舆论所左右

最后想要说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全球最难毕业的本科是德国,一位朋友想尽办法把自己孩子送去德国读本科,结果由于压力巨大不到1年就回国了,重新找了一所高内高等院校重新上学,对比德国本科教育考核的严格,中国很多本科院校,考试只是走形式过场,考前老师划重点,这样的老师具有良好的口碑,很多好大学的严格要求的老师被中国大学生们称为挂王,学校有对教师的考核,这样的严格要求的老师往往得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的低。中国的本科淘汰率太低,造成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严进宽出,中国的硕士考核应该算世界一流,但是很多高校又缺少合格的导师和科研平台,造成中国的硕士混混就可以毕业,具体的社会表现就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要求,现在中国的硕士毕业生太水了,不足以满足科研需求,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开始又要求对博士严格考核,一方面中国博士缺少合格的博士生导师,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科研平台不健全,这样的情况下难倒了博导和博士生们,博导觉得博士科研水平达不到硬性指标,博士生却想着早点结束这苦逼的博士生活,于是中国的科研造假一条龙服务经济链就产生了,代写毕业论文,发表期刊杂志在中国都有明码的标价。如果博士生遇到一位不想同流合污坚守学术道德的导师,那么他的毕业之路将会很坚信,如果遇到口碑人缘好到爆的导师,只要拍拍马屁,博士毕业的事,这些头脑灵活的导师会帮你搞定毕业的事。

小编写了很多,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

科研看起来很美,走进大众不知道的科研生活

英年早逝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如果你想做科研那就准备好泡实验室的准备,就像前一阵被电信诈骗巨款的女博士,所有的科研成果不是靠想出来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泡实验室熬出来的海量实验数据,科研其实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很多时候你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结果非常的差,或者好不容易出来好的实验数据了,结果这个实验结果已经早有人发表过了,科研压力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难,一篇好的CNS在传统学科(新型学科发文相对较容易)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数据积累,需要海量的实验数据去支持,所以当你选择要读博士搞科研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现有一个自我的判断,别把读博士当成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选择!

严谨的科研环境不能被社会人文所左右

希望社会不要给博导们施加压力

杨宝德事件要从两方面说,1、大众所说的杨宝德的博导资格是否合格,2、杨宝德博士毕业真的满足要求了吗?不能因为社会的同情就把脏水全泼给博导们,博导们开始害怕社会的舆论都开始放水,那么本来就薄弱的中国高等教育,要那么多注水博士对社会有用吗?

小编写这么多,只是想提醒社会大众,别用你们所谓的同情单方面看待事物,海外每年也有很多数量众多的博士不能毕业最后退学,为什么在中国所谓的寒门博士生们就得全部毕业?中国的博士毕不了业就是受到了博导的压榨和剥削,小编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导师,但是社会大面积的施压,只能混淆本来就注水严重的中国高等科研教育!

茶到传媒,传播中国传统茶文化艺术的自媒体,写文章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

小编倔奇的日记
回答于 2018-01-19 18:36:48

退一步海阔天空

文/小编倔奇

寒门在读硕博生杨宝德投河自杀事件,笔者仔细看了相关新闻,对于杨宝德生前遭遇的种种境遇,以及他的心路历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笔者能深刻体会到他面对未来的渴望、无助、无奈、痛苦乃至于绝望。小伙子是一个好小伙子,他的理想很单纯(博士毕业后做一名大学教师,后来又曾希望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理想距离现实越来越遥远,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而他自己好像无能为力,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别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在此,小编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自己的看法。人啊,要坚持独立自主的人格,不能依附于任何人,不奢望任何人的恩惠,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坚强地依靠自己,面对巨大压力时,不要硬扛,人和人不同,每个人的抗压能力是有区别的,甚至可能有天壤之别。当你实在忍受不了过重的压力时,该放下的要放下,该放弃的要放弃,何必活的那么苦,那么累?!当然了,该争取的,还要会有智慧的,采用正确正当的方法,去争取!

当有些愿望实在没有办法实现,选择更适合的目标、更适合的生活,更适合的日子,只要自己过得轻松、自在、有奔头儿,不是更好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附录:2017年年底,济南市环卫局招聘了5名大学生掏粪工,被网友称为“最牛掏粪5人组”,多为肯定和赞扬之声。

只要有益于社会,无论出身,无论学历,工作就是高尚的工作,人生即是有价值的人生。

淡定河流j5
回答于 2018-01-20 05:35:54

首先,他不应该选择死。这说明了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导师那么多学生,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去做,但是都没有选择以死来反抗。其次,这位博导的做法显然已经让众人嗤之以鼻了,她肯定是会收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的。我对这位博士的经历表示同情,我只对其中一句话特别感同身受,那就是我很热心帮助了很多人,但是到最后自己却一事无成。读博是因为有一个高校梦,但是这个梦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做得不够好而实现不了。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

runespirit
回答于 2018-01-27 19:14:38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我们的社会交往已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尤其是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发展得十分强大,几乎人人都在用。而即时通讯软件和一般的电邮是有巨大不同的。

比如,在没有手机的时候,你下班就是下班了。但是在你有手机的时候,你的老板也许会看你朋友圈,会发你微信。看似工作的安排更便捷了,实际上也把人们的时间全盘碎片化。就是说,你下班不一定是下班。有小孩的朋友想必也体验到了孩子老师在家长群里说话,那可是要关注的。工作和生活以更加零散的方式分布,让人思维疲惫。

而这位在读博士自杀的事件也显然与此有关。试想,如果你家里钱不多,只够你读博士,而你想通过学历改变命运,这个时候你的压力多大?这接近于孤注一掷。而你的导师就是决定你命运的人,如果有这样一个导师在你的生活里不断絮絮叨叨,不断骚扰你,你会压力小?(注意,曝光的聊天记录里,导师仅仅因为群里说话没人回就伤心了,然后找自己学生说。这是什么玻璃心?到底是谁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有这样的人当你领导你能受了?)

这里可以介绍一个新概念,即权力骚扰。性骚扰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是权力骚扰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所谓权力骚扰,它当然也是一种骚扰,而它主要是凭借权力的不对等来迫使受害人处于难以反抗的处境。比如我们所谓的潜规则就是权力骚扰的一种。

在这个事件中,因为导师对这位博士生具有决定命运的权力,因此迫使后者不得不在任何方面都努力迎合。而本应是学术指导的导师,却在关心的名义下深入到后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典型的权力骚扰状况。

总而言之,怎么回事大家都看得到,导师的责任推不掉。只是占比多少的问题。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
全部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