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楚辞与赋;楚辞与文体赋;楚辞与七言诗;楚声、楚辞与乐府诗;楚辞与词、哀吊类韵文及其他。
作者简介
郭建勋,男,汉族,湖南涟源市人,1954年6月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楚辞”在汉代的流传和演变》,导师黄寿祺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导师聂石樵教授)。1997年7月评为教授,1998年评为湖南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从事楚辞、辞赋、中国古代韵文、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楚辞与赋
第一节 “楚辞”与“赋”的复杂关系探源
(一)楚辞之“辞”的涵义
(二)“赋”之辨义及其作为文体的起源
(三)“辞”“赋”复杂关系的形成
第二节 辞赋一体和辞赋异体观念的追溯与考辨
(一)汉代文人辞赋一体的观念
(二)王逸、刘勰辞赋异体的观念
(三)历代目录学著作和总集中所体现的辞赋观
第三节 骚体赋的界定及其在赋体文学中的地位
(一)骚体赋的内涵与历代骚体赋作品
(二)骚体赋的抒情特征与疏朗风格
(三)骚体赋的主要题材
第二章 楚辞与文体赋
第一节 楚辞与文体赋之相异
(一)楚辞与文体赋在句式上的区别
(二)楚辞与文体赋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三)楚辞与文体赋在结构方式和审美风格上的区别
第二节 楚辞对文体赋的影响
(一)关于文体赋的远远
(二)楚辞在形制结构上对文体赋的影响
(三)楚辞象征比兴手法对文体赋的影响
第三节 楚辞句式对文体赋的侵淫
(一)楚辞句式融入文体赋的渐进过程
(二)楚辞句式在文体赋中的作用
(三)楚辞句式与赋的诗化
第三章 楚辞与七言诗
第一节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
(一)《诗经》、荀子《成相》与七言诗的起源
(二)《柏梁诗》、古歌谣与七言诗的起源
(三)汉代七言歌谣与七言诗的起源
第二节 楚辞句式孕育七言诗的独特条件
(一)楚辞“兮”字句的特异性
(二)楚辞“兮”字句的类型及其衍化韵文句式的功能
(三)楚辞“兮”字句演变成七言句的逻辑必然性
第三节 楚辞句式向七言诗演变的轨迹
(一)西汉时期的七言韵语
(二)七言诗在楚辞“兮”字句基础上正式形成
(三)楚骚文学在推动七言诗普及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四章 楚声、楚辞与乐府诗
第一节 楚声、楚辞的音乐特性与乐府的形成
(一)楚声、楚辞的音乐特性
(二)汉代乐府诗赖以产生的楚文化背景
(三)早期汉乐府诗从楚骚母体中的派生
第二节 楚声、楚辞在历代乐府诗中的重要地位
(一)相和歌辞与楚声、楚辞
(二)琴曲歌辞、清商曲辞与楚声、楚辞
(三)其他门类的乐府诗与楚声、楚辞
第三节 楚声、楚辞在形制上对乐府诗的影响
(一)楚骚哀怨风格对早期乐府诗的影响
(二)楚骚句式对历代乐府诗的影响
(三)楚骚在结构和艺术表现上对乐府诗的影响
第五章 楚辞与词、哀吊类韵文及其他
第一节 楚辞与词
(一)楚辞句式与早期奇言词体的关系
(二)楚骚意向、形制在词中的作用
(三)词家对楚骚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利用与借鉴
(四)楚骚与词论
第二节 楚辞与哀吊类韵文
(一)楚辞、骚体赋与哀吊类韵文的兴起
(二)楚骚体式在哀吊类韵文形制中的地位
(三)楚骚句式在哀吊类韵文中的作用
第三节 (附论) 楚辞与骈文
(一)骈文与赋体文学的关系
(二)楚辞句式形成骈偶的独特功能
(三)由楚辞到赋再到骈文的演进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